松滋市少工委
主要做法:在具备条件的青年之家建立少工委,由所在区域党、团组织书记担任主任,强化青年之家支撑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能力,广泛开展“青年之家•红领巾学堂”等项目。
案例:在新江口、八宝、街河市等团建基础较好、人口较为密集、社会资源较多的乡镇,依托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成立少工委,由青年之家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少工委主任,通过团员青年报到、招募志愿者、社会组织入驻等方式强化支撑,面向少先队员组织开展“希望家园”暑期托管、寒假“红领巾学堂”等主题活动,让队员们通过学习和体验开阔眼界,帮助他们更好地全面成长。
公安县少工委
主要做法:在具备条件的青年之家建立少工委,由所在区域党、团组织书记担任主任,强化青年之家支撑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能力,广泛开展“青年之家•红领巾学堂”等项目。
案例:公安县杨家厂镇结合共同缔造活动,充分发挥网格自治组织、本土志愿服务、学生家长和校地共建联动优势,整合多方力量缔造“4+n”(少工委、学校、志愿者、家长四方共同开展多样化活动)工作模式,“五心”联动在“性灵书局——青年之家”共同建设少工委。针对儿童及家长集中反映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、公共知识缺乏、业余生活单一和儿童留守等4大类问题和需求,青年之家少工委因地制宜策划了安全防范教育、公共知识普及、丰富文体活动、汇聚爱心助学等活动,助力青少年自信、自立、自强成才。
江陵县少工委
主要做法:在具备条件的青年之家建立少工委,由所在区域党组织书记担任主任,常态化开展“红领巾学堂”“希望家园”等项目,强化团属阵地服务功能。
案例:江陵县秦市乡在省级青少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陆阳台社区“青年之家”成立少工委,由青年之家所在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少工委主任,将辖区内优秀党员、退休老干部、青少年事务社工等聘为少工委委员,聚焦农村青少年“假期问题”,通过学生团员报到、招募返乡大学生等方式,实施“红领巾学堂”“希望家园”“四点半课堂”等项目,帮助少先队员学习知识、开阔眼界,丰富农村青少年假期生活,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。
荆州区少工委
主要做法:在具备条件的青年之家建立少工委,由所在区域党、团组织书记担任主任、副主任,强化青年之家支撑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能力,开展“红领巾学堂”等项目。
案例:荆州区西城街道郢都路社区,依托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阵地成立社区少工委,由青年之家所在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少工委主任,将辖区内学校少工委主任、辅导员、党员、团员等等聘为少工委委员,“五老”人士、青年志愿者等聘为校外辅导员,开展“红领巾学堂”周末公益托管班,9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,覆盖社区儿童100余人次。